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管理 >> 健康常识
健康常识
又到菌菇中毒高发季,山边的“野菇”别乱采
时间:2023-06-27 08:46:31    作者:    来源:    点击率:

毒蘑菇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每年夏季都有人“中招”


  6月15日晚新晃县人民医院院急诊医学科接诊了一家八口人,都是同一样的症状,呕吐、腹泻、腹痛不止。接诊的急诊医学科刘勇医生发现该家庭因在家庭聚餐后才引起以上症状,经过询问才得知聚餐食物中有野生蘑菇,这原是一起群体野生菌中毒事件!
  进入夏季以来野生菌中毒的患者前来新晃县人民医院就医的已有多位,这样的情况多在每年6到8月野生菌繁殖生长和销售旺盛之季,正是中毒的频发高发期。因误食误采有毒野生菌,轻则危及健康,重则可导致死亡。

  夏季毒蘑菇较为常见,山边的野菇别乱采

  据资料示,我国有毒野生菌有400余种,但能食用的只有30余种。有毒野生菌之所以会引起中毒,是因为含有有毒物质(毒素)。如:破坏人体肝脏的毒肽;引起贫血的溶血素;导致幻觉(如幻视、幻听、狂笑等)的裸盖菇素;误食有毒野生菌,这些毒素就会通过人体的消化系统进入血液系统,进而损害人体的肝脏、肾脏等器官。若进食野生菌后在数分钟到三天(72小时)内,感到头昏、恶心、呕吐、腹泻、烦躁不安、幻觉或有其他不适时,要高度怀疑是否是野生菌中毒。

中毒类型可分4种:1.胃肠炎型。可能由类树脂物质、胍啶或毒覃酸等毒素引起。潜伏期10分钟到五六个小时,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程短,治愈后一般良好。2.神经精神型。引起中毒的毒素有毒蝇碱、蟾蜍素和幻觉原等。潜伏期6-12小时。中毒症状除有胃肠炎外,主要有神经兴奋、精神错乱和抑制,也可有多汗、流涎、脉缓、瞳孔缩小等。病程短,无后遗症。3.溶血型。由鹿覃素、马鞍覃毒等毒素引起。潜伏期6-12小时。除急性胃肠炎症状外,可有贫血、黄疸、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严重者可致死。4.肝肾损害型。主要由毒伞七肽、毒伞十肽等引起。毒素耐热、耐干燥,一般烹调加工不能破坏。毒素损害肝细胞核和肝细胞内质网,对肾也有损害。潜伏期6小时到数天,病程较长。临床经过可分为6期: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恢复期。该型中毒病情凶险,如不及时积极治疗,病死率很高。

  千万不要麻痹大意,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应即刻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催吐:用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筷子、手指、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咽部,帮助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催吐后,最好让患者饮用少量盐糖水,补充丢失的体液,防止脱水导致的休克。对已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中灌水,防止窒息。2、提供食物样本或生物样本保留好现场和剩余食物,以备查找原因!提供食物样本或生物样本给专业机构检测后供医疗人员救治参考。样本包括:中毒发生时食用的野生菌样品(未经加工过的生野生菌和煮后食用的野生菌);若实在无法提供野生菌样品,也尽量提供呕吐物或胃内容物,中毒者的血液、尿液等。3、立即前往医院进行就医。

  在此诚挚的给出以下几点建议:1、不要随意购买和采摘自己不熟悉的菌类。2、野生菌应炒熟炒透后再吃,最好每次只食用一种野生菌。3、吃菌时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产毒素引起中毒。
 



Copyright © 2017- PLA General Hospital.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晃人民医院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1012013号